分類:創新案例 發布日期:2022-01-13 發布人:溈徠
雖然無意于拿人工智能取代人的話題說事,不過這依然是一個事實,而且這一兩年來的虛擬數字人,已經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頻頻出現在我們數字生活的面前。比如某音APP上短視頻里的虛擬角色,比如某傳統企業的上崗的虛擬員工。它們不僅可以是活躍在顯示設備上的虛擬形象,而且還是已經涉足我們人類某些工作崗位的員工形象。
虛擬人的勢頭,雖然不太起眼,不過已經在以人類的角色嘗試插入我們人類的數字生活工作?;蛘哒f,它已經逐漸變得如同機器人一樣,替代我們在某些崗位上所做的工作。機智客覺得,我們一直喧囂炒作并擔憂的人工智能機器人替代人,雖然也有發生,不過一直以來,在我們大眾認知中,都沒那么夸張,反而還不如電商直播這類虛擬數字經濟對實體經濟和工作的沖擊大。而人工智能虛擬人呢,卻不聲不響,不顯山不露水地突然來到我們的數字時代,它們上崗做的線上工作,似乎比機器人替代人還厲害。
在這個深度學習神經網絡飛速發展的階段,自然語言處理、圖形、語音多個領域首當其沖成為研究驗證算法的領域,這也讓數字創作、數字模擬有了先天的發展優勢。雖然深度學習也在頻繁落地現實世界,和現實中各個傳統的行業融合,助力生產生活。不過,它們都依然沒有數字成果來得直接,可謂得天獨厚。
正因為如此,基于人工智能的元宇宙概念、基于深度學習的虛擬人等概念和產品推出就顯得順理成章了。而傳統機器人或智能機器人,不像AI虛擬人那么不食人間煙火,它更接地氣更實在針對物理現實層面而言。
畢竟我們談到的機器人往往就是實體智能設備,那么機器人涉及到的就不僅有軟件了,而且還有硬件,不僅有算法,而且還有電子,它更能體現出工業生產和實體經濟,因此跨領域也顯得更廣泛更為復雜。也正因如此,機智客覺得,基于AI的虛擬人,包袱小,負重輕,整體發展起來往往會比傳統軟硬件結合的智能機器人快一些。當我們現在的現實經濟下行,當我們越來越傾向于數字生活、工作和娛樂的時候,那么,機器人給我們帶來的沖擊,可能還不如虛擬人替代人給我們帶來的沖擊大呢。
同創溈徠